• 2023年经济成绩“分量足”,今年政策怎么走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3-08 04:42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      【文/ 刘程辉 编辑/陶立烽】

      GDP增长5.2%突破126万亿元;

    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1%,消费贡献率达82.5%;

     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.2%,出口依旧保持14%国际份额;

      ……

      日前,2023年中国经济“成绩单”出炉,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。

      “2023年,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成色好、分量足的成绩单。”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,去年中国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了2.2个百分点,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,不仅高于全球3%左右的预期增速,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。

     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,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显著回升,一方面源于疫情防控转段后,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,另一方面也与低基数因素有关。消费整体呈现修复态势,青年失业率偏高现象依然存在,经济修复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,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。

      王青预测,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.0%左右,经济运行会进一步向常态化水平回归。下一步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、加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等措施,重点解决“城镇中产阶层”收入增速偏低问题,这对2024年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  红塔证券(601236)宏观分析师杨欣认为,提振A股或是刺激消费的可行方案,资本市场的改善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,利好估值回升,进一步增加投资性收益。财政政策方面将围绕稳增长和地方化债进一步发力,中央有望承担更多的加杠杆任务。

      出口依旧保持14%份额,“新三样”竞争力增强

      纵观去年全年,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5%,二季度增长6.3%,三季度增长4.9%,四季度增长5.2%,全年经济增速显著回升,呈现“前高、中低、后稳”走势。

      王青表示,2023年GDP增速为较上年加快2.2个百分点,一方面源于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,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,再加上政策面着力扩大内需,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;但另一方面,上年增速基数(3.0%)偏低,也有一定影响,剔除低基数效应,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.1%,低于5.0%至6.0%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。

      “在经历一季度防控转段初期的全面复苏后,二季度房地产行业再现下行势头,并对整体消费、投资信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,实际经济修复力度明显减弱。”王青说,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,下半年宏观政策全面发力,经济复苏动能有所转强,完成了年初制定的“5.0%左右”的GDP增长目标。不过,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楼市继续处于调整阶段,仍对经济运行有较为明显的影响。此外,美欧央行快速加息、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,加之疫情“疤痕效应”尚未完全消退,也制约了2023年经济修复。

    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,整体来看,2023年我们的经济还是保持了恢复性增长,但是增速不高。2024年需要政策面放大招,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,需要包括稳楼市、提振股市、拉动投资、刺激消费等多方面的发力,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增速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      值得一提的是,在全球经济发展步伐放缓、外需整体偏弱的背景下,我国货物贸易彰显了强劲韧性和综合竞争力。

      王青指出,2023年以美元计价,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4.6%,增速比上年大幅下滑10.2个百分点,与全球经济贸易减速态势相对应。但2023年我国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依旧保持在14%左右的高位,显示我国出口竞争力继续领先全球。这一方面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出口“新三样”(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)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关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近年深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,着力加大贸易便利化程度。这在2023年成功对冲了我国在美、欧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影响。

      在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、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看来,2024年整体贸易形势会好于2023年,一方面,随着6月以来的生产者物价指数(PPI)同比降幅收窄,未来出口价格有望缩小降幅,从而对名义增速形成支撑;另一方面,部分行业的海外补库存会带动出口需求的好转。整体看比2023年乐观。

      九方金融研究所所长程伟认为,今年外贸形势可能会与去年持平。虽然2024年全球经济有望回暖并带动外需好转,但海外去通胀进程的延续将会对出口商品价格形成压制,叠加逆全球化进程的演绎,2024年我国外贸形势仍是“喜忧参半”,总体来看或与2023年接近。

      消费贡献率达82.5%,“城镇中产阶层”收入增速偏低问题需关注

      消费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。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,比上年增长7.2%,消费市场恢复向好,消费规模再创新高,引擎作用凸显。数据显示,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.3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.5%,较上年提高43.1个百分点。

      王青表示,全年来看,2023年社零累计同比增长7.2%,增速较2022年大幅加快7.4个百分点,这一方面源于消费场景放开后,居民商品消费需求释放,另一方面也与上年低基数有关。但剔除低基数影响,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.4%,尚不及疫情前常态增长水平的一半。这一方面与后疫情阶段居民消费重心向服务消费转移有关,另一方面,疫情“疤痕效应”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也不容低估。这也是2023年以来政策面反复强调要提振内需促消费的原因。

      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“狂飙”20.0%,远超商品消费增速。

      王青说,由于2022年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冲击力度更大,加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,2023年服务消费比商品消费表现出了更强的向上弹性。伴随疫情“疤痕效应”进一步消退,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内生修复动能,全年社零同比有望达到6.0%左右,实际消费增长水平会明显高于2023年。

      居民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,与就业息息相关。2023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.2%,较上年同比下降0.4%。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,比上年名义增长6.3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.1%;中位数为33036元,比上年名义增长5.3%。

      杨欣指出,扩大消费的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预期。一方面是可以增加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的投资,比如提高财政对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失业保险的投入,以及尽快解决政府工程款等“民生欠账”问题,做好民生保障工作,让居民降低后顾之忧,轻装上阵,放心消费。另一方面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改善就业质量,提高居民收入。

      “提振A股也是刺激消费的可行方案。”杨欣说,资本市场的改善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,利好估值回升,进一步增加投资性收益。

      芦哲建议,还可以通过个税改革来改善居民收入,比如降低低档税率,带来的财政减收规模并不大,但可以普遍惠及所有缴纳个税的居民,居民获得感更强。

      王青强调,下一步在持续强化就业支持政策,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同时,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、加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等措施,重点解决“城镇中产阶层”收入增速偏低问题。这对2024年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.3%,新旧动能转换非朝夕之功